“在疫情防控进进常态化阶段后,埃塞俄比亚航空亦在遵守中国民航局相关防疫要求的条件下,逐步恢复更多往来中国的航班。目前,我们每周运营往来广州、上海、香港的航班,同时,我们也即将恢复往来成都的航班。我们期待随着疫情的好转能够恢复更多航班,我们很兴奋看到北京首都机场也正在陆续恢复国际航班,我们也希看能尽快恢复埃航在北京的客运航班,希看通过亚的斯亚贝巴这一航空关键,架起中国首都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的节点城市桥梁,促进中非贸易往来,实现彼此协同发展,为中非两地人民带来更多便利。”
9月8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二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埃塞俄比亚航空大中华区总经理、中国区首席代表泰德(Tekle G/ Yohannes)受邀出席此次会议,与业内人士共叙航空发展远景,共话疫情应对与恢复。峰会共有国内外300余家机构参与,以“聚合空中丝路临空大产业、共建航空经济合作新平台”为主题,进行深进研讨。
而在日常的航班运营中,埃塞航空为乘客和客舱机组职员采取了多种机上防护措施,客舱乘务员在机上工作期间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客舱内所有设备都进行全面深层的清洁和消毒,并配备手部消毒液。除此之外,埃塞航空的客舱均采用了具有医院级别的高效微粒子空气过滤系统(HEPA),有效过滤空气中99.9%的细菌和病毒。
埃塞航空在其关键机场-亚的斯亚贝巴(ADD)实施严格的消杀措施,逐日都由专业职员定期对航站楼内的乘客接触点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并针对登机口、出进境、安检等区域的设施进行重点消毒,出进境口均安装红外线体温监测仪,确保每一位进出港的乘客都能经过严格的体温检测,机场多处配备消毒洗手液并设置有“社交间隔”安全线,充分保障了候机乘客之间的安全间隔。
在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就“疫情应对与恢复”的对话主题,泰德先生表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作为第一家进进中国市场的非洲航空公司,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与整个非洲大陆连接起来,中埃之间也有着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埃塞俄比亚航空始终保持飞往的中国航线,源源不中断向中国运载抗”疫“物资,高效保障着中国各地的救援物资运输。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后,我们充分发挥灵活性和灵敏性的上风,在战略上,我们将业务重点转移到货物运输和飞机维修及大修业务上。通过其灵活的业务调整与积极落实”客改货“等措施,从一月到现在,我们已经通过一千多架货运及客改货航班,运送了5万多吨的防疫物资和其他用品,并将近7万名乘客安全投递目的地。”
2018年,中国连续与非洲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备忘录,目前,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已取得很大进展,在中非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埃塞俄比亚航空充分利用亚的斯亚贝巴这一非洲重要的航空关键,为中非两国人民的经贸往来,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年6月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通过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指出,中非双方加强团结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携手战胜疫情。中非双方普遍以为,团结合作是国际抗疫成功的关键。埃塞俄比亚航空作为国际航协医药冷链运输认证的航空公司,还将为中国生产的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的出口运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解决方案,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非洲气力。
亚的斯亚贝巴的博莱国际机场目前已经完成新客运航站楼的扩建并正式启用,新航站楼重点加强了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护。新航站楼内的多种自助终端设备,为旅客提供便利和无接触式的安全服务。埃航还计划与中国医疗机构合作,在亚的斯亚贝巴的机场候机楼和埃航机场酒店设立核酸检测实验室,为进出港和中转旅客提供严格的核酸检测服务,确保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到位。航空基础设施的扩建是埃塞俄比亚航空“2025愿景”的核心之一,一直以来,埃塞俄比亚航空都在努力扩建机场设施。随着机场服务逐步转向非接触式,新航站楼也将在保护旅客和员工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同时,埃航始终积极参与全球的航空、旅游等合作,在中非“一带一路”框架下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此前,通过与阿里巴巴团体的合作,埃塞航空已加进到共建eWTP平台的工作中,并成为其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疫情期间,埃塞航空通过其广阔的非洲网络,向非洲54个国家分发了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基金会捐赠的医疗物资及设备。对于“空中丝路”国际合作同盟即将建立的全新的跨境合作平台,泰德也坦言:“我们希看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收获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依托我们与中国的深厚友谊和友好的交往历史,进一步将中国市场与非洲大陆紧密相连,助力中非”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