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标准化改革背景
(一)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力。 19 世纪 40 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从英国等欧洲国家轰轰烈烈地展开,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各国纷纷熟悉到标准化对刺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标准化的不中断改革与发展让标准从单个行业、单一企业的同一部件、同一模型,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行为。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发展标准化体系, 1901 年英国成立标准化协会,德国、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均成立了本国的标准化组织,从而同一本国产品标准,进步生产效率,同时标准化的发展消弭了国家间产品的巨大差异,使国家间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需求逐步提升,比较上风经济理论得到充分应用,跨国贸易额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 1906 年景立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194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标准化相关的操纵方法,标准化科学治理理论逐步形成系统,标准化从静态图纸演变成动态治理,其国际影响拓展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 要:在标准化成为各国经济通用语言的今天,经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本文以农业领域标准化改革为对象,研究标准发展历程,农业标准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2013 年 11 月 24 日至 28 日,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物流治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山东提出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期看, “走在前列”成为山东发展的标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标准化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山西、江苏、山东、广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复函》
山东是农业大省,属热温带半湿润季风天气,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各类、畜产品产量丰富、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基地。
近年来,山东推广无公害食品,打造“食安山东”品牌,切实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省政府着力优化农业标准供给结构,完善农业标准相关政策。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党中心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借此契机,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质量推进山东农业发展。
三、山东农业标准化现状
二、山东标准化改革背景与使命
标准化的发展贯串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标准应运而生,从秦朝时期的秦砖、度量衡,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再到近现代产业革命带来机械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在化工、航空、军事、交通,各行各业处处闪耀着标准的光彩。
(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对外经济,融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庭,就要学习先进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标准。标准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发挥标准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性和引领性作用,是做好新时期经济发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四、山东农业标准化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要求,山东积极着手农业标准化工作,基本建成农业相关粮食、果蔬、肉禽等产品质量监测网,相关质量标准基本确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以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抓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山东省 2015 年第四次修正《山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逐渐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辅之以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为一体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初步框架已经形成,为山东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国办函〔 2018 〕 25 号)要求,山东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完善标准化体系,改革标准化治理体制,培育新动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企业、投资方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关键词:标准化;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引 言
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压力大,但是国家标准化发展与改革的决心从未改变。 1957 年我国加进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1962 年我国出台第一部标准化治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治理办法》, 1988 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017 年 11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八号主席令,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标准化改革是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