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软件是中国产业企业“短板中的短板”
根据赛迪顾问与中国产业软件产业发展同盟近年的研究数据,中国产业软件公司普遍的营收规模集中在1亿--100亿元这个区间内。各个产业细分领域都有相对应的软件公司存在,而且分布均匀,但几乎没有接晚世界一流水平(技术、规模)的国产产业软件企业出现。
产业软件尽不是一般的IT软件,更不是一般互联网公司可以涉足的。仅就代码行数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不是 SAP,而是全球最雄师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往掉制造业的表皮,剩下的核心技术就是产业软件,包括编程、数据建立分析、设备驱动、程序更改、传感器应用等全要依靠软件技术。近年,德国西门子、美国GE、法国施耐德为了维持传统垄中断地位,使劲并购产业软件公司。比如2016年11月,西门子就是以4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三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之一的Mentor。
中国产业软件企业数目不少,但完全没有行业主导能力
国内数控机床和集成电路已经有了不小的创新突破,中国机床产业至少在规模上是世界第一,华为海思设计的很多芯片产品也是世界一流水准,唯独国产产业软件(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仿真软件CAE、辅助制造CAM、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依然落后国际最高水平30年以上。国产产业软件原本起步不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占有国内市场25%的份额,可是,现今急剧萎缩到5%左右,技术和规模都没有上风。甚至有人以为,产业软件是中国企业30年唯一没有多少进步的产业细分领域。
产业软件企业是各个产业领域的一流公司,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知识、诀窍的宝贵沉淀,而非IT的产物。时至本日,几乎每一件产业品的生产、每一台产业设备的运行,都是先存在于产业软件的数字世界中,然后才有实体的产品和运行。
当今中国的产业产能、产业出口规模已经领先世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球份额的28%以上,在联合国规定的所有产业门类和细分领域(41个产业大类,191个中类,海运费,物流治理专业毕业论文 ,525个小类)当中,中国企业都已是重量级玩家。可是中国产业企业要真正进进世界,至今仍面临一个绕不过往的关键短板——产业软件。
为何中国产业软件企业目前难当大任,衡阳物流 ,实现替换?通过分析产业软件公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瓶颈,可以找出答案。
至今,“中国制造”仍被以为是大而不强,那么,具体是哪里“不强”?产业软件长期未能实现自主可控,这是未来产业升级绕不过往的最大弱点。目前看来,中国产业软件企业至少面对三个尴尬现实: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现在最大的产业软件公司是华为技术。即使华为如此强大,设计产品时也要用三家美国公司Synopsys、Cadence、Mentor提供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芯片设计极其复杂,里面几十亿的晶体管,EDA工具的极限设计精度是无可替换的。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芯片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汽车、机器人、激光、兵器、航空、航天以及钣金、模具、机械制造等各个产业领域,中国企业用于设计、加工、分析的产业软件,几乎都是欧美产品,这些关键领域的国产软件公司几乎没有声音?
CAD研发设计领域,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90%,国内数码大方、中看软件、山大华天等只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神船航天、金航数码也仅仅在军工航天领域拥有一定市场份额。CAE仿真软件领域,美国公司ANSYS、ALTAIR、NASTRAN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95%。目前,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在汽车研发、建筑CAD领域,中国产业软件企业开始向国际对手发起冲击。
三个尴尬现实
可以这么说,我国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产业软件,而产业软件企业的发展瓶颈也会成为下游产业企业极大的掣肘因素。比如中国核电技术已经是世界一流,国产“华龙一号”核电系统已经整体推向世界。可是业内人士透露:“假如德国西门子现在对中国民用核产业领域禁用NX软件(西门子公司提供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将是一场多难难——所有用NX软件设计的模型、生产制造过程的治理,都将被中中断,整个产业将受到巨大影响,甚至无法正常运转。”
现今,中国产业体系当中产生的很多上风技术、上风产业开始竞逐全球市场,但是,国内更多关注哪些短板要补?集成电路、数控机床、产业软件,已经是亟须突破的三大短板。
目前进进中国产业领域的重要产业软件,包括研发类的CAD、CAE、CAM、CAPP,信息治理类的ERP、CRM、HRM,以及生产控制类的MES、PCS、PLC,总共占比接近40%。另外60%主要是嵌进式软件(嵌进特定设备的专用软件),由于产业企业对产业智能终端、产业传感器、产业自动化装备需求巨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