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助力全球“碳中和”达标 -海运费

 海运新闻     |      2021-07-13 19:16

  其次,扎实智能船舶基础技术,切实弥补在物理、化学、生物量感知基础元器件技术,船用观通导航设备核心部件技术,有线和无线精细控制基础配套件方面的短板。

  最后,要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在接口、网络与通讯的法律法规等智能装备信息的交互同一;提升岸海链路、船舶数据、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法规;建设“智能技术试验船”,增强实用化考核验证条件。

  另一个是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结合起来,加快中国船舶制造技术,使生产效率遇上世界先进水平,助力全球“碳中和”达标。

  此外,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吴有生表示,中国海洋装备技术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将分为两个部分。

  7月10日,在中国船舶团体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和上海张江(团体)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AI赋能海洋”智能船舶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在关于“中国智能船舶发展方向”的演讲中提出上述观点。

  一个是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以“智能技术”推动“动力、配套与信息装备技术”更新换代,提升航行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

  对此,吴有生以为我国智能船舶技术发展,要重点攻克三大方向的困难。

  首先,为了进步安全可靠性及环保性,必须全面提升船舶八大功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海洋运载装备中智能航行操控、能源与动力系统智能治理、辅机安全运行智能监控、全船安全监控、节能环保智能监控、震动噪声的智能监控、货物信息智能治理、一体化信息综合系统八方面。

  在此次论坛中,吴有生列举了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面临的七大挑战:船舶总装建造能力强,但核心设备配套能力弱;绿色生产技术是弱项,单位造船吨位均匀能耗、材耗、工耗与排污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船用动力、配套设备制造是产业链中的短板之一;船用电子信息设备是我国产业链中的短板之二;海洋装备智能化的基础器件是我国产业链中短板之三;船舶装备本身及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后其他运载装备;产业智能传播标准法规与测试条件建设滞后。

  吴有生是我国着名的船舶力学与船舶工程专家,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名誉所长。

  “我国‘船舶智能化’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无人’,而是进步船舶航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经济环保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