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列进我国面向2030年要部署的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但这个行业被国际巨头把持多年,要想取得一丝一毫的进展,不仅要取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而且更要突破专利、行业标准等带来的贸易壁垒,作为追赶者,要想完成对领先者的“超越”,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另一方面,通航飞行器的运行本钱也是居高不下,其中航油、飞机/发动机的维修、飞机拥有本钱等是主要的本钱构成因素,而且是通航企业自身难以控制的本钱。不稳定的业务和高企的本钱形成负向循环,使得通航企业的市场运营难上加难。
2021年8月,DHL从Eviation公司订购12架全电动的Alice飞机,计划2024年开始交付,而Alice装配的正是Magni650。
总结
显然,国外的新能源科技公司和飞机制造商联手在走现有飞机型号电动化改装的路子,与开发一种全新的电动飞机机型相比,改装之路会大大缩短型号取证时间,使得成熟飞机型号的电动版能尽早投进商用,抢占市场先机。
——作者简介:苗励刚,1992年毕业于西北产业大学飞机系,曾先后在中航产业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以及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工作,现供职于中国飞机租赁团体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任中国区销售及市场部高级副总裁。
各级政府主管部分对电动飞机这种新事物持积极的鼓励和扶植态度,但是否就能形成一套针对eVTOL切实可行的运行治理体系还任重而道远,不仅仅是中国,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类似的题目。因此,固然有资本的追捧,eVTOL终极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还值得进一步的观察。
资本关注
中国航空产业的一个明显短板就是航空发动机,固然军机可以由国产发动机提供动力,但在民机领域完全是清一色的国外发动机,所有民机选装的各式发动机均是GE、RR、PW、CFM等公司的产品。即使中国商飞研制的号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ARJ21和C919飞机也是选装GE的CF34-10A和CFM的LEAP发动机。
ZeroAvia是一家于2017年创立英国/美国的氢电飞机开发商,该公司于2021年12月14日和加拿大德哈维兰飞机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德哈维兰的飞机型号开发一个生产线和改装计划,在新飞机和在役飞机上使用氢电推进系统。两家公司打算共同为Dash 8-400飞机提供服务通告(SB),将ZeroAvia公司的氢电发动机作为新飞机的生产线选项,并为在役飞机开发一个OEM(原厂)批准的改造计划。
仔细分析NASA对电动动力系统飞行演示(EPFD)项目的定义,就会发现NASA在电动飞机推进技术成熟化的这个项目上已经考虑了它的应用场景:
另外,进一步研究MagniX和ZeroAvia这两家高技术初创公司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资本不仅青睐eVTOL这样的前沿概念,同样也垂青传统行业中的创新之举。在中国经济发展进进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资本助力中国航空产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实现跨越发展也同样大有可为。
“电动动力系统飞行演示项目正在与美国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以确定和测试使飞机由兆瓦级动力系统推动的技术,这将支持使用单通道运输机为短程和区域市场服务的贸易航空旅行”。
MagniX在2019年将一架德哈维兰 Beaver水上飞机进行了电动化改造,并在2020年试飞了一架全电动化改造的Cessna 208B“大篷车”飞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