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庆民航正在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项目建设提速,T3B航站楼主体结构有看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封顶。黔江机场改扩建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在“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建设专项规划中还明确了“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
为落实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精神,民航局印发了《民航局创新“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实施意见》,并将开展先行试点,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供行业参考和鉴戒。争取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广泛通达、中转顺畅的国内“干支通,全网联”高质量航空运输服务体系。对此,谭平川指出,到2025年,重庆将新增布局重庆新机场,研究万盛、城口、石柱、开州、秀山等支线或通用机场布点,形成“覆盖广泛、结构公道、功能完善、便捷通达”的“干支通、全网联”现代化机场体系。
谭平川表示,当前,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重庆市上下正在有序推进新机场的前期工作,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竣工投用,重庆新机场相关工作取得突破,努力构建’市内航空双关键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他表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因地形地貌特点,高原、高高原机场多,机场建设、运营的刚性本钱高。建议:进步中西部机场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和对建设项目贷款贴息,缓解机场企业债务负担。重点扶持运营高原、高高原航线的航空公司,确保航空运输供给链不因“双机组”运营高本钱中中断。在时刻、航权政策上向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等大型关键机场倾斜。
而在刚结束的2022年春运中,重庆江北机场也交出了一份满足的“答卷”。40天共安全保障航班3.28万架次,迎送旅客399万人,货邮吞吐量4.9万吨,同比增长18.4%、22.9%和1.2%,客流总量位居全国机场前列。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重庆机场团体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
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是国家战略,更是强化成渝地区民航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来,中国城市关键机场的格式发生了改变,一个明显变化是,成渝地区实现跃升。《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排名中分别列第2位和第4位,比上年排名分别上升了2位和5位。据悉,在2021年的旅客吞吐量排名中,成都双流机场和重庆江北机场依然稳居前5。除了疫情原因外,这一格式的变化,也反映了成渝地区的经济活跃度,在区域发展格式和国家战略布局中地位的提升。那么地处内陆的成渝机场群如何助力中国民航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恢复、积蓄、增长和开释呢?
国际航线方面,力保国际客运通道稳定的基础上,国际货运航线取得突破。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新开5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在飞国际(地区)定期全货机航线达到17条。全年重庆江北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达到22万吨,连续十年保持西部地区第一位,较2020年同期增长45.6%。
紧扣旅客出行需求,深耕航空客运市场,是重庆江北机场航空市场快速恢复原因之一。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增开14个国内通航点,冬航季宽体机同比增长42.37%,全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3576.6万人次,位列全国第4位。货邮吞吐量47.7万吨、同比增长15.9%、位列全国第8位。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民航局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航空市场恢复。“重庆民航立足实际,深挖潜力,狠抓国内客运市场恢复、国际货运市场突破,重庆江北机场成为我国恢复最快的大型机场之一。”谭平川表示。
针对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重庆机场团体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建议:“以加快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为抓手,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客运市场恢复、国际货运市场突破,深挖潜力,用实际行动为后疫情民航注进信心,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气力。”
《民用航空“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积极推进重庆等机场改扩建。谭平川表示,重庆民航将全面抓好以重庆江北机场、重庆新机场两大关键为核心的机场建设,筑造世界级机场群主体格式,更好的服务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民用航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要为实现由单一民航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奠定基础,并将2021年~2022年定位为恢复期和积蓄期,将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实施,促进行业增长;2023年~2025年定位为增长期和开释期,将重点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服务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