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欧洲国际国际快递-德邦快递“自救”

 新闻     |      2019-10-29 12:15

德邦快递“自救”

  德邦从2019年开年以来,似乎进入了水逆的漩涡。

  2019年8月,德邦因“其将客户称之为价值15万元包裹当垃圾销毁只赔付300元”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关注,德邦便由此被推上了社会舆论的浪尖。之后,CCTV-13新闻频道的《新闻1+1》也提到了快递的托付,如何不被辜负。

  事后,德邦快递官方微博发布了声明,表示德邦快递认定系快递员工作失误造成事件发生,承诺将合情合理合法理赔,并就此事面向公众进行了详细通报。

  声明最后,德邦官方表示将总结反思,承认自身管理及业务流程存在瑕疵,将认真梳理业务流程,在全国展开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杜绝类似事件。

  快递专家赵小敏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了这么重大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近一两个月的业绩。虽然德邦此次事件一点也不复杂,但处理过程中,暴露了德邦的理赔制度、反馈渠道、决策机制等所有链条的缺陷,造成如今的舆论危机。对于企业而言,物流箱 ,品牌损伤是最大的损失。

  而对于德邦而言这样的损伤已不止一次,理财产品暴雷、业绩下滑等都给德邦“抹了黑。”

  专注于托付大包裹快递的德邦,未来还值得托付吗?

  高走的德邦,包裹托付背后承载的业绩

  对于德邦而言,2019年仿佛是“水逆之年”,除了一系列负面事件发生外,市值也跟着不断下滑。亿欧物流9月25日查询雪球显示,德邦最新市值为132.29亿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月15日,德邦股份市值约148亿。

  如今,2019年已过半,德邦市值蒸发了近16亿元。可想而知,德邦近几个月以来不断的“负面消息”影响到了自身的业务发展及资本状况。

德邦快递“自救”

  德邦2018年1月16日成功登陆上交所。德邦是第一家上市的快运企业,在当时从事高端快运业务且能覆盖全国范围的企业相对较少,而德邦专注于国内公路快运,拓展快递业务。同时,德邦的直营网络、自有车辆与外请车辆相结合的经营策略也使得其在公路零担物流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上市之后,德邦不断做出调整措施聚焦在大件快递领域。2018年7月,德邦物流正式宣布更名为德邦快递,将以全新服务开启大件快递新篇章,同时,德邦更名后也推出了大件快递产品――大件快递3-60kg;2019年3月,德邦启用全新升级的品牌视觉形象,凸显上至60kg,100%免费上楼的大件快递服务。可见,德邦在大件快递领域的“良苦用心”。

德邦快递“自救”

  细看德邦近几年以来的业绩情况。从2015年至2018年,德邦无论是在营收方面还是净利润方面的金额都在稳步上升。然而细看数据增长率,营收增速从2016年开始缓慢下滑,净利润增速从2017年开始下滑。

  可见,德邦的上市并没有为其营收及净利润带来更多的优势。更为“滑稽”的是,德邦在2019年一季度财报中,一季度盈收竟大幅下滑。德邦2019年5月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9.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亿元,同比下降230.82%。

  与此同时,德邦快递还存在负债率高、现金流恶化等问题。此次,净利润下滑直接导致4月30日德邦股价出现跌停现象,当时股价为16.38元/股。盈利不增反减,是导致股价下跌的直接原因。

  8月29日晚间公布的德邦半年报也显示,2019上半年,德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65.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万元,同比下降99.4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亿元,同比下降75.39%。半年度的业绩指标几乎都是同比下降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