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客及机上服务防控措施方面,《指南(第九版)》提出,对于国际/地区进境航班仅提供预包装食品和瓶装饮用水;科学控制机上温度,要求航空器空调系统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加强盥洗室透风换气,盥洗室每30分钟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2-3人次使用后);机上取消报刊杂志供给,除特殊需求外不再提供毛毯、靠枕等用品;为旅客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专用垃圾袋,并为安置在隔离区的有症状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品。
答: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外防输进、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通过航空途径传播风险,《指南(第九版)》针对国际航班提级防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航班分级方面,《指南(第九版)》将国际/地区进境航班均评定为高风险航班。
《指南(第九版)》明确了闭环治理期间以及高风险职员上(返)岗前预备、离岗要求。高风险职员上(返)岗前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实和健康码绿码;在闭环治理期间,高风险职员应严格落实闭环治理和定期轮班,逐日开展1次核酸检测,避免职员交叉聚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离岗后,需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医学观察期满后仍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优化机组职员治理精准明确防控要求
持续加强闭环治理细化保障职员防控
答: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株均匀潜伏期缩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已将进境职员管控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治理+3天健康监测”,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职员为“X+7管控措施”。在前期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展的七城市优化试点工作中,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对国际运行航班机组职员进境后的隔离治理进行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指南(第九版)》也对机组在境外过关、驻外期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控要求。因此,《指南(第九版)》在前期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细化,根据国际/地区航班机组职员执勤类型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将进境后14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调整为3天健康监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