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RCEP区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主导地位 -航运

 海运新闻     |      2022-08-15 15:00

RCEP为港航发展注进“强心剂”

2022年08月15日 09时 中国水运网

RCEP将在贸易活动、货物供给与物价、投资与金融等方面形成经济同盟,促进区域内国家上风互补、良性循环,进而有力拉动海运贸易量,促进区域内航运需求的提升,是港航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一次宝贵机遇——
RCEP运力占全球比重约4成。截至2021年底,RCEP运力占全球比重为39.1%,其中,中远海运团体、招商局团体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已经达到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全球排名前十班轮公司中,RCEP区域拥有四个,分别是中远海运集运、长荣海运、现代商船和阳明海运。
紧抓机遇推动港航物流业创新发展

RCEP落地实施意义重大
2021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维持供不应求态势,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由2020年的-0.9%快速回升至6.5%,吞吐量总规模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美洲区域增长势头最盛,北美区域受美国进口需求激增影响,港口全年高负荷运转,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达到13.3%。欧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相对偏弱,增速为4.6%。RCEP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为6.1%,高于欧洲均匀水平。


保持区域内港航服务能力的适度超前。为缓解当前及今后中短期阶段供给链的不稳定状况,在RCEP协议框架下,相关国家应继续加强合作,推进区域内港航基础建设,保持港航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适度超前,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以满足未来区域内经贸发展对运输物流的需要。同时,加强在水运服务和行业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的交流,将各国先进方案和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推动产业和产品开发的跨区域、跨国别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成员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我国作为RCEP区域港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沿海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增速放缓,2021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9.73亿吨,增长5.2%,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9亿TEU,增长6.4%,略高于RCEP区域均匀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的演变趋势。各国都更注重供给链的自主可控和制造业回流,产业链区域化集中后会使采购模式从全球化转到近岸和本国,对航运需求和布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各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和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全球缺乏协调一致的努力以确保全球物流和运输网络平稳运行。
RCEP区域拥有超大港航规模
提升区域内港航服务创新。在我国构建双循环背景下,面向RCEP贸易伙伴,整合航线资源、平衡内外贸、公道集疏运,打造围绕RCEP区域贸易的生态圈。通过供给链治理连接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东南亚与东北亚产业链两端同时发力。加强精品航线、快航服务等模式创新,利用中国港航资源与周边RCEP国家快速发展需求,构建围绕中国关键港的大宗散货、近洋集装箱的分拨中转系统,重构航线服务于网络,促进区域内贸易增长和区域经济产业一体化。


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新的制度红利正在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日韩以及澳新等国家的经贸往来。根据海关统计,2022年一季度我国与RCEP国家贸易往来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接近10%,与RCEP国家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2%。

RCEP区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主导地位。2021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8602万载重吨,其中中国造船完工量为4164万载重吨,日本造船完工量为1690万载重吨,韩国造船完工量为2466万载重吨,中日韩造船总量占全球的96.7%。


由于港口拥堵造成集装箱班轮航线准班率大幅下降。在2021年年中最严重的时候,全球有101个港口出现拥堵,排队的船舶数目一度高达350艘。航线准班率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80%左右下跌至2021年下半年的20%。在美国最繁忙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2021年1—5月均匀天天有53.9艘集装箱船,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水平的3.6倍,船舶均匀等待时间则长达1至2周,受国际供给链影响波及,国内港口均匀等待时间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存在明显的延长。RCEP区域主要港口准班率和船舶在港停时表现均好于全球均匀水平。
对我国而言,在参与程度以及经济规模体量和与其他伙伴的经贸产业契合度方面,RCEP将有助于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产业更好地融合,整合相关产业链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强化中国在亚太产业链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外循环”通畅,带动“内循环”发展。
来源:中国水运网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物流供给链稳定畅通带来压力。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物流供给链流转效率明显降低,不稳定、不平衡题目突出,最严重时期远东—美国洛杉矶航线运价达到疫情前的10倍水平。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显示,全球集装箱运费的飙升可能会使全球消费者物价在2022年上涨1.5%,进口价格上涨超10%。

RCEP成员国产业互补性高。欧盟和北美自贸区以发达国家为主,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自贸区内中低端制造业相对缺乏承接国,仍依靠区域外的合作。RCEP成员国中,日本、韩国的中高端制造业占比高,中国具备产业链长、制造业体系完整的上风,能够向东盟各国输送技术,同时消费市场不中断壮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原材料丰富,服务业也较为发达。东盟国家则凭借廉价劳动力、资源上风,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正在实现较快的产业化和城镇化。因此,RCEP未来具备实现完善的全产业链分工布局和内循环体系。
根据2021年吞吐量统计,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前十的港口均在RCEP区域;全球排前十大的集装箱港口,其中九个在RCEP区域。


RCEP区域聚集众多全球排名前列港口。RCEP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7亿TEU,增速为6.1%。


水运行业面临的挑战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盟已经超过欧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占我国外贸总值14.4%,我国与RCEP国家贸易额的一半来自于东盟。除了与东盟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以外,由于RCEP协议中的免税范围扩大,降低了我国对日韩贸易门槛,一季度与韩国贸易增速接近15%。同时一大批企业利用RCEP享受进出口关税达到3.8亿元,对于区域内贸易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RCEP区域是增长最快的贸易协定区域。通过比较2001年以来欧盟、USMCA(北美自贸区)、RCEP、原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及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经济发展状况,RCEP所包含的经济总量是当前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并且于2016年以后全面超越USMCA,在各自贸区的经济体量中排名首位。

强化港航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与RCEP国家的定期合作机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绿色、聪明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区域内港航业高质量发展。通过RCEP协议框架,进一步促进开放程度的提升,加强伙伴之间跨境经营,构建网络经营,以提升区域内港口韧性,保持港航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适度超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贸发展。同时,推动在区域内形成海事、环境保护、海上搜救、海商法律和区域内保险业之间的合作,打造优良的区域内港航业发展环境。



提升港航业数字化,挖掘发展潜力,促进服务水平进步。RCEP在多个章节均提出了贸易数字化的具体要求,包括对电子格式文件和相关信息从口岸的标准、程序、风险治理、信息发布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的要求和倡议。RCEP的相关要求对于航运业在货物信息、自身航行信息、有关监管程序和监管信息等方面的数字化具有鉴戒意义,同时也是对航运业数字化的要求。航运业应紧抓货物流聚集的上风,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平台,充分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化促进港口、航运、物流、贸易、制造、金融等产业融合创新,为供给链的质量提升赋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发展。

RCEP是当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区域。RCEP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个国家制定的协定,共涵盖23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30%,在全球经济中占比约为29%,区域内货物和服务的总出口规模在全球出口中占比29%,进口规模占比26%,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全球占比29%。

 RCEP区域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主导地位
-航运

复杂局面下持续开释红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供给链面临需求收缩、物流受阻等多重压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落地实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也为未来我国港航业发展提供历史契机。因此,紧抓RCEP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港航物流业创新发展,对促进我国“外循环”通畅,带动“内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国际航运市场低位震荡,复苏乏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国内国际供给链面临需求收缩、原料本钱上涨、物流受阻等多重压力,对全球海运贸易更是形成巨大冲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