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

 物流新闻     |      2020-04-28 16:04
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比往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
 
据记者了解,固然一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比往年同期下降,充分反映了疫情影响下进出口贸易难度加大的现状,但也有两个亮点出现,一是3月份的进出口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二是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分析称,随着我国产业复工复产和居民生活需求的逐步恢复,供给能力得到明显回升,3月进出口降幅较前2个月收窄。在我国政策发力纾困外贸企业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应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从而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下一步,政策将不中断发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复工复产进度加快
 
据记者了解,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外贸企业加快订单生产,抢时间抢履约,同时海外疫情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月进出口降幅收窄。
 
据相关数据显示,3月份进出口总额24459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月份至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出口12927亿元,下降3.5%;进口11532亿元,增长2.4%,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4.0%。
 
苏宁金融研究员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3月份的进出口表现要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千航国际,这主要回因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与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使得前期因延期复工而积存的出口订单都得以陆续交付。同时,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我国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开始开释,进而带动了进口的回热。此外,从数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然扮演着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压舱石”的角色,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进出口依然实现了增长。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3月出口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贸企业的开工情况较2月明显改善,前期因疫情而积存的出口订单得到了集中交付。3月前期全球疫情尚未严重,因而外需尚未出现明显收缩。3月进口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生产活动改善、需求也在增加。国外的生产活动也尚未因疫情而大规模停滞,供给较为正常。
 
值得留意的是,当前我国外贸结构有所优化。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指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形势相对较好,好于全国出口形势,已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市场多元化拓展的主要方向。尽管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整体呈下降态势,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增长6.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1%,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对此,陶金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经济平稳增长,东盟正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东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地位的提升,加之此次疫情影响下欧洲经济遭受较大影响,进出口数据波动。上述因素都促使了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发力纾困外贸企业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内外部双重冲击,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分从外贸融资、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多方面发力,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全方位为外贸企业纾困,帮助外贸企业保企业、保订单、开拓市场,从而稳定产业链供给链。
 
“当前国际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受疫情影响更为快速和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双向挤压’,严重形势前所未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分和地方,狠抓国务院出台的外贸融资、出口信保、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落地,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加强对企业的“点对点”帮扶,通过加强跨部分、跨地域的调度,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物流、通关、履约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新市场,支持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全力保企业、保订单,稳定产业链供给链。
 
据了解,关于调整的具体种类,主要是随着产业改造升级和节能降耗技术水平的进步,已经不再属于“两高一资”类、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产品。商务部将在充分征求有关部分、地方、行业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
 
在此背景下,对于外贸企业自身发展而言,付一夫指出,当前除了挑战之外,此次疫情还是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倒逼,也是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契机。特别是随着各种线上新业态、新模式的接连涌现,外贸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生机。为此,外贸企业应主动求变,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以度过难关迎来全新发展,比如采用“云模式”来增进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订单签约,以此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此外,短期内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来进行紧急应对,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还可以继续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与中国有自贸协定的伙伴国家市场以及疫情不太严重的国家市场,进而拓展新的增长点。
 
陶金则表示,面对挑战和困境,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以避免陷进进一步的发展困境中。除了政府的对冲和救助政策,中国外贸企业在面对愈加严酷的内外部环境时,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调整经营和发展策略,以度过难关。可以有以下经营和发展调整策略:首先,精简经营业务,降低本钱,收缩发展战线;其次,调整目标市场,迎合市场方向的转变,出口企业在转内销中做好本钱控制;此外,维护现金流,坚持生存下往,静待经济逐步回热,进而企业才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关于全年的外贸走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题目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收留低估。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顶住内外部压力,主动作为,发挥外贸产业潜力足、竞争力强的上风,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化危为机。进一步狠抓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落实,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精心办好第三届进口展览会,帮扶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保市场、保订单,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未来,如何才能更加扎实地做好进出口贸易基本盘的稳定工作?陶金建议,政策需要进一步支持外贸和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尽快使得外贸领域活动恢复正常;其次,短期内对外贸企业仍然要采取救助为主、刺激需求为辅的政策,避免外贸企业大范围关停;第三,长期中需要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扩大外商投资范围,推进推广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需从外部市场拓展、保持产业链供给链正常运转、充分开释国内市场潜力等方面来积极应对。”竺彩华建议,当下尤为重要的是要帮助企业继续度过第二季度的难关。同时,更要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这是长久之计。
 
竺彩华还指出,疫情可能成为我国外贸企业的转型契机,如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方式数字化是方向之一;另一方向可以是出口转内销,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更好地服务巨大的国内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