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海运价格-无人物流,疫情下迎来弯道超车好时机

 新闻     |      2020-03-09 05:42

2019年12月中上旬,武汉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病患确诊规模不断增加,波及区域从武汉扩散到全国,截至3月4日全国已累计确诊80409例。

目前,中国仍处于抗疫的关键时期,相关防疫抗疫举措亦快速升级及落实。此次疫情波及行业甚多,其中,与人们朝夕接触的物流行业更是受到显著影响。

疫情期间,物流作为新兴产业,亦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月23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强调,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因此,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在本文中将从疫情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切入,探讨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对无人物流的催化作用及未来的应用趋势。

一、 疫情给“用工荒”的物流行业雪上加霜,无人化或为破解之法

此次疫情,由于新冠病毒较强的传染性,民众主动规避了超市、餐厅、商场等聚集性场所,采取居家隔离的举措。隔离在家的消费者,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因此,伴随而来的是线上及O2O订单的激增,而这些物资的需求则深度依赖物流去实现。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结合疫情及物流行业整体的现状,总结了面对疫情的冲击,物流行业所受到的影响。

物流配送需求急剧增长

据国家邮政局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迈进,已连续6年超过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自2017年5月以来,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2019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600亿件,深圳德邦物流 ,预计2020年将达到740亿件。由此,不断增长的业务量使得传统的投递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

而此次疫情期间,物流订单在“隔离政策”的催化下,更是加速增长。根据苏宁发布的防疫消费大数据显示,闭门不出一周后,苏宁小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19.6%,其中“线上下单,到店自提”的苏宁菜场订单量更是暴增超650%。

人力成本飙升

自2012年起,我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连续8年下降。2018年末16岁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首次跌破9亿人口大关。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物流企业开始面临人工成本高、配送难的现状。对物流企业来说,如何解决用工成本高、末端配送难,让快件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成为首要问题。

\

此次疫情,无疑给物流行业一记沉痛的组合拳,“复工难”紧接着“用工荒”,劳动力问题因此雪上加霜。“一些进入疫情灾区的车辆和人员被禁止返程,或者返程后被要求隔离14天,造成本来就缺乏人力的运输企业更加艰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杨达卿说道。

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用工荒”,加上“疫情”的冲击,将倒逼物流企业加速从人口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现阶段,物流企业加倍意识到,努力实现业务环节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将是2020年的生存之道。

“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变革

在疫情期间,各小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封锁”,物流配送无法顺利进入小区。而目前涌现的“无接触式”配送,仅为消费者到门卫处取件。在有人值守的小区门口点位,消费者需要与配送人员或门卫进行接触。在无人值守的点位,由于包裹的散乱五章,寻找快件耗时长,此间过程很难避免与其他消费者进行接触。传统的“无接触式”配送,无法解决本质上的“隔离”问题,亦是对消费体验的折损。因此,“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以上是一二线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场景,小区物业配备完善。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物流的配送场景复杂程度高,物流配送将更是考验。有资料显示,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更是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30%,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无人化技术如无人机等,能够凸显独特优势,提升物流网点与终端之间的流转效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