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神鸟”大揭秘!满满“高大上”和“黑科技” -飞机托运收费标准

 空运新闻     |      2020-12-09 00:20

“这既可实现较近的楼间中转,又兼顾了高近机位率和较为公道的旅客步行间隔,提升了旅客出行舒适感。”谭奔称,这样的设计为全国甚至全球首创。



作为一座大型的国际关键机场,除了外形和功能的集成,当然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天府国际机场在规划设计时就明确了“航空+”发展模式,实现贸易、人文、自然环境的多层次出行新体验。

「A」 为什么是“神鸟”构型?



确立了基本构型后,在外形设计上又如何实现“接地气”?谭奔说,机场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形象,每个城市新建机场都会成为浓郁的本地文化“代言者”,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也是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规划有四座航站楼,这与四只神鸟驮日翱翔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不谋而合,成为设计中“接地气”的最好选择。

6.全球唯一!最高时速350公里高铁“穿堂”而过

谭奔先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旅客感受到的将是满满的以人为本的“高大上”舒适便捷感和众多“黑科技”的高效时尚感。



其次,旅客楼层转换少,采用国际流程分流、国内流程混流模式,旅客在到达层就可以提取行李,国际物流,从而实现流程最为简洁,而陆侧设施集约设计,则可以实现不同交通工具的高效转换,旅客过6米连廊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换乘。
4.智能聪明!“一张脸走遍天下”成为现实

“航站楼与GTC构成以航空为主的一体化交通关键,可以圈层式的辐射周边区域,开发如临空会展、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商务功能区、高附加值产业区等城市功能。通过大型交通关键的功能和带动能力,促进人流、物流在该区域的有序活动,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谭奔说。目前,成都正在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天府国际机场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在T1、T2航站楼各有六个,其有十二个庭院景观,简称‘机场十二景’,以此展现独具四川特色的地域文化。”谭奔先容,十二个庭院分布于航站楼内的中部和末端,从青城山、金沙遗址、九寨沟、蜀南竹海、杜甫草堂等四川多个名胜风景区汲取灵感,采取抽象的景观设计展现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

另外,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均设置有集中中转厅,并通过APM捷运系统相互连接,旅客可方便地在两座航站楼之间进行国内、国际之间转换,在T1航站楼国际转国际还设置有单独的中转厅,旅客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快速实现中转。
同样依托高科技智能设备,当旅客的行李需要开箱查验的时候,旅客也不用再往返奔波,安检职员手持视屏终端设备,就可以实时查看行李开包过程,并与安检职员实时沟通。5.安检神器!毫米波安全门实现“无感通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这是诗圣杜甫举家而来初遇成都的印象。
众所周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神鸟”构型。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新建机场不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全国唯一的一次性同时建设两座航站楼的机场。


“针对这个题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总体规划的时候,四川省机场团体就提出了做两个单元式航站楼的规划构想。”谭奔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单元式航站楼及贯串式陆侧交通为基本设计思路,近、远期航站区分别设置两座单元式航站楼。


如何优化解决这样的矛盾题目?这成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之初思考的困难。
放眼全球,新建的大型关键机场大多都是采用集中式航站楼的设计模式,先期建设一座大型航站楼,系统集成理念对于楼内资源调配灵活使用有较大上风,但是在越来越追求高近机位率的发展现状下,单体航站楼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旅客楼内步行间隔越来越远,降低出行体验的舒适感。
它,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2月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顺利完成校飞,本月内将迎来首架民航客机展开试飞,明年大运会之前就将投进使用。那么,作为一座建设总体定位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公园城市机场,今后赶飞机将体验到哪些的“高大上”?其设计为什么是“神鸟”构型?航站楼为什么要全国首创“手拉手”?
2.流程更简!下飞机过6米连廊就可以换乘

成都属于夏热冬冷天气区,有着分明的四季,其中年龄两季过渡季节长,可以结合庭院进行自然透风换气,设计中针对这一特点别具心裁地设计了十二个庭院,在过渡季节形成自然透风换气,大幅降低机场能耗。另外,航站楼屋面利用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对旅客流程具有引导性,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作为成都国际航空关键的主关键,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总体定位。在设计过程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引进了众多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手段,拥有多项国内首创和国际首创设计。

不仅如此,天府国际机场设计引进国内首个PRT系统,连接航站楼和远端停车场。“目前只有英国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运行了PRT系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采用的。”谭奔先容,PRT系统是一种脱离城市道路独立运行的小运量交通,天府国际机场远端停车区间隔航站楼大约4800米,而依托PRT系统的无人驾驶小车,每个小车可以乘坐4-6名旅客,按照时速30-40千米计算,旅客停好车后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快速到达航站楼。


旅客过安检时,不需要安检职员手持检测仪检查,通过毫米波安全门,随身所携带的物品就可以迅速进行安全检测,既缩短安检时间也实现了无接触的“无感通关”,提升旅客出行舒适度。
同时,航站楼内还有母婴室、家庭卫生间、儿童游乐设施等分布在旅客流程流线上,充分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

「B」将体验到哪些“黑科技”?

「C」独享公园城市机场的人文景观




走进中建西南设计院的办公大厦,一楼的展示厅里一座四只神鸟驮日翱翔的机场模型耀艳眼前。而这样的实体建筑已耸立成都之东,再过几个月,“神鸟”就将载着咱们畅游世界。


今后,旅客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将感受到与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风采,体验到田园、花园、公园式“一步一个景”的生活美感。这是由于机场航站楼里规划设计有独具四川特色的庭院景观。


3.全球第二!新机场引进国内首个PRT系统

所以,终极选择了太阳神鸟作为整体外观外形。这样的构型取意,既具有浓郁的成都文化特色,又有着古蜀文明在成都这片神奇土地上历经三千余年的延续、传承和生长的美好寓意,寓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独占自信高昂的姿态面向世界腾飞。

近日,小锦独家专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设计者代表——中建西南设计院邱小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谭奔,揭开“神鸟”背后的秘密。
“相当于通过形到、意到和形意结合的设计创意,打造城市新名片、展现城市精神内涵,既可消除旅客在候机时的枯燥感,又可以在‘一步一个景’中了解四川人文特色”。航站楼造型与四川山水文化的意向相结合,“手拉手”的构型与成都特色的太阳神鸟元素相结合,以现代的手法书写和展示了古蜀文明。



「D」如何实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另外,不同于以往航站楼集中式行李分拣模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国内首次尝试高速行李传输系统及分散式行李分拣模式,在两座航站楼之间建有行李管廊,通过快速小车系统(ICS)进行高效传输,旅客下飞机后出站时就可以提取行李,而不需花更长时间等待。
结合外形和功能的要求,设计团队最开始出具了40多个构型方案,然后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回类,分别总结出“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三种构型,终极项目组以为“手拉手”构型是最优选择
1.登机更快!从安检到登机口最多走650米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简阳市,间隔成都市中心大约50公里。

四只神鸟驮日翱翔,展现了古蜀文明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之梦。而今,一座宏伟工程耸立成都东方,“金乌负日”耀艳眼前,敞开拥抱世界的新大门。

同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还设计运用有多种智能自助设备,航站楼内设计有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能安检、毫米波安全门、人脸识别等智能自助设施设备,帮助旅客快速通关,进步航站楼服务水准。“有了这些智能设备作支撑,今后‘一张脸走遍天下’将变成为现实。”谭奔以人脸识别系统为例说明了今后的旅行体验场景,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旅客携带行李进进航站楼,智能设备就会自动采集旅客和行李信息并进行绑定,若遇旅客行李丢失或取错,通过大数据比对就能迅速找到行李所在具体位置。同时,若遇旅客没有及时登机,机场也会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功能,迅速锁定旅客所在位置,并通过间隔旅客最近的广播通知旅客立即登机。
首先,在人性化设计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创新性构型设计将带来更佳的出行体验。和同等规模的机场航站楼相比,天府国际机场有着最短的旅客步行间隔,T1、T2两座航站楼总机位数211个,近机位数83个,其中近机位大机型占比约50%,旅客通过安检后最多步行650米就可以登机,无需搭乘捷运系统就能实现出发和到达。

值得关注的,还有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线从天府国际机场的航站区地下“穿堂”而过,这在全球也是史无先例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