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企效益有所改善,综合本钱上涨压力大
三、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题目
上半年,国内骨干造船企业生产任务总体饱满,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3年年均完工量)均匀为2.68年,部分企业超过了3年,加大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当前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加班加点以抢回因上半年疫情延误的工期,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对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持续放大。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船舶企业劳务工流失率明显提升,上半年劳务工队伍不稳定的题目更加突出。同时,企业劳动用工本钱、维持劳务工队伍稳定的费用大幅进步。
(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国际交流堵点依然存在
当前,在全球应对天气变化大背景下,国际船舶低碳新规不中断升级,航运业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明确,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全面拓展至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等三大主流船型。建议船舶企业要加快绿色船舶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捉住绿色船舶发展新机遇。
(二)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绿色船舶多样化发展
(三)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收进增长利润回升
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85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6月环比增长64.2%。新接订单量22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1.3%,6月环比大幅增长107%。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2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比2021年底手持订单增长7.2%。
二、经济运行主要亮点
(二)船舶出口金额小幅下降
当前,船舶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建议船舶企业要做好本钱持续高位运行的预备,提前谋划并采取应对措施,坚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通过与钢铁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与金融机构签订远期结汇协议等方式,锁住钢铁等主要原材料本钱,控制汇率变化风险,力争市场总体回升形势下实现增收又增利。
上半年,我国新承接17.4万方大型液化自然气(LNG)船30艘,占全球总量的32.6%,取得重大突破。新接船舶订单高端化趋势明显,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达到0.49,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接订单以修正总吨计,集装箱船、气体船、散货船和油船分别占30.9%、30.7%、21.8%和6.5%。绿色动力在主流船型上全面应用,除集装箱船外,全球首艘LNG动力31.8万吨超大型油轮、20.9万吨好看角型散货船等绿色船舶建成交付。1-6月,新承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从2021年的24.4%快速提升至44.8%。
(一)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头部和腰部企业共同发力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绿色工厂建设成效明显
(三)国内配套产品应用加速,产业链稳定性增强
下半年,随着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影响船舶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际航运市场将保持活跃,新造船市场仍将保持较高成交量。预计2022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9000万载重吨的较高水平,新船订单不到1亿载重吨同比有所回落,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2.1亿载重吨水平。我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0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达到5000万载重吨左右,手持船舶订单保持约1亿载重吨。
(三)船企生产任务饱满,劳动力不足题目突出
2022年上半年,在党中心、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部分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产业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全行业努力拼搏,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局地重大中断点堵点基本疏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行业收进和利润实现增长。但全年保持稳增长仍面临严重考验。
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以修正总吨计占42.0%、47.7%和41.5%,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头部企业产业集中度基本保持稳定,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70.9%,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8.3%,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6.5%。腰部企业表现较为突出,上半年新接订单量超过5万载重吨的企业达到40家,比往年同期增加10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