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物流节点、物流仓库、物流设备、物流运作模式和物流技术等方面分析这四个阶段物流的发展情况。
从1978年,“物流”概念正式引进我国,到2018年整整40年。1978年,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至今也整整40年了。两个时段都是40年,并非偶合。物流之所以能引进我国,是改革开放国策的推动。40年前,物流这个领域也乘改革开放之东风而来,造就了中国现代物流的繁荣发展。中国的物流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经历了多种变革,才有了现在的物流体系。本文立足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物流发展的再思考。
(1978-2001)
从1978年至2001年,定义为中国物流发展的2.0时期;
2、中国物流发展的2.0时期
1962年美国著名治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题为《经济领域的玄色大陆》的文章。这个所谓的“黑大陆”主要是针对物流领域的,国际物流,也针对当时作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美国的物流领域。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物流在美国还是一片“黑大陆”,可想而知在中国的物流发展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建国之后,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物资活动靠得是政府的计划分配,物流活动也只能根据各地区的计划,按时按量的依规运作。也是中国物流最初的形态。
(1949-1978)
从2001年至2012年,定义为中国物流发展的3.0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的运输工具是货车、火车和货船,物流设施极度匮乏。货物的物流过程主要通过汽车、火车或者是船运输至货运站场进行简单的分拣,之后运输至仓库进行仓储,根据各地的计划需求进行运输配送。主要的仓库类型是单层仓库和敞篷,仓库内的装卸、搬运活动是通过人力和机械共同完成,主要的工具是早期叉车、地牛等。在物流信息记录方面主要是五联单据,通过3级手工记账对物流中的商流进行记录,主要的计算工具是算盘,以及早期的计算机,电算化慢慢开始普及。存货场所,国有仓库居多,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国有企业居多,全国物流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
从1949年至1978年,定义为中国物流发展的1.0时期;
从2012年至今,定义为中国物流发展的4.0时期。
1978年,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物资总局等职员组成的“中国物资考察团”出访日本,通过在日本的学习和考察,把“物流”的概念引进到了国内,从此国内对物流的理论研究正式开始。从引进概念开始,国内相关学者学习并研究物流这个经济形态,在全国相关领域进行科学普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方式,其中王之泰先生在早期的物流研究做出来卓越的贡献。
中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导读::本文立足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物流发展的再思考。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物流强国的必经之路。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海陆空货运关键、物流园区、物流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物流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物流技术水平、物流信息化程度、物流运作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现在使用的“物流”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但在中国,物流形式的活动早已存在。早期中国,我们的镖局形式就是一种广义的物流活动。
2019-11-25 11:07 来源:信息桥物流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