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造船企业发展带来持续的成本控制与盈利压力
-美国FBA海派
海运新闻 | 2022-08-19 21:15
图源:网络
根据中国船舶产业协会最新数据,2022年1至7月,中国造船业完工量208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8%;从单月数据来看,海运费,中国造船市场7月完工量环比6月下降了44.3%。
造船厂一名治理职员表示:“持续高温将船甲板变成炽热的钢板,有记录显示,船甲板最高温度可达80摄氏度,足够煎熟鸡蛋的一面。”
据了解,造船企业在与船东签订造船合同时,都会将不可抗力列进考虑范畴,但这并不代表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交付延迟是“免费”的。因此,造船企业公布由于不可抗力延迟交付订单,实属无奈之举。
一名船舶经纪人证实了上述观点,并表示:“在行使声明不可抗力的权利时,造船厂仍需证实他们已努力解决题目,并采取措施弥补订单延迟交付的损失。”
同时,由于造船合同条款各不相同,以及各个国家对高温天气缺乏同一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不可抗力的界定也很难被量化,例如,一些国家的造船合同中规定,当气温连续数天超过35摄氏度时,造船厂可以行使声明不可抗力的权利;而另一些则规定,温度续数天超过37摄氏度,造船厂才可以行使声明不可抗力的权利。
为保证生产如期进行,部分造船厂选择调整造船工人的工作时间,国际物流,将逐日开工时间提前,并延长午休时间,下午气温开始下降时,造船工人继续工作,一直到深夜,例如选择将船舶涂装(coating application)工作放在夜间进行。然而,造船厂做出工作时间上的调整,也意味着推高生产本钱和人工本钱。
而另一个雪上加霜的事实是,受持续性高温影响,用电量飙升,用电负荷连续创新高,国内制造产业的工作进度和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江苏省部分企业开始轮流停产,但不拉闸;四川省产业企业“让电于民”,纷纷停产。而同属于制造产业的造船企业,同样逃不掉限电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具体来说,限电停产最直接影响到的是化工、钢铁、金属冶炼、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短期内不会对造船业产生直接影响,但前述领域属于造船产业链上游,为其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原材料生产受到影响势必会引起价格上涨,而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进一步压缩造船企业利润空间,为造船企业发展带来持续的本钱控制与盈利压力。
今年以来,国内造船企业可谓打击不中断。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造船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实施封控治理,生产计划中中断。到了第三季度,部分造船企业持续受高温天气影响,再次被迫中中断生产计划。
然而,一名船舶经纪人透露了另一个事实,由于高温行使不可抗力权利,远比受疫情影响行使该权利轻易,由于大多数造船合同关于不可抗力的条款,都未将传染性疾病影响纳进考量。同时,也有部分观点以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事实封控治理,只是部分国家采取的措施,并不普遍适用于造船业,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属于不可抗力”的观点很难成立。
而另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方面是,在双碳目标之下,传统的供给方式很难再出现大幅增加,但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的电力需求却是逐渐增加的。目前,我国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正在建设中,总量占比依然很低,同时也存在不稳定、“靠天吃饭”等缺陷,此次多地的限电停产措施,也让我们近间隔感受到造船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刻不收留缓。
2022年盛夏,超级热浪席卷全球。截至8月,国内已有71家国家气象站记录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南方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在40摄氏度到42摄氏度之间,四川省近期更是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
7月至8月,酷热天气下,造船车间的温度甚至更高,造船厂的工作几乎不可能进行,工人被逼近时休息,因此,国内部分造船企业被迫公布,由于不可抗力,订单交付受到影响。

来源:航运界网
返回首页

热浪来袭,限电席卷重来,中国造船业遭遇不可抗力
2022年08月19日 17时 航运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