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水北调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区
沿岸绿
“对江扬大桥、文昌大桥、扬州大桥、开发大桥等桥下和桥头空间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滨水绿地;因地制宜、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将主城区运河沿线打造成集休闲、健身、贸易、游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滨水空间。”李强表示,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整合运河文化和景观资源,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从邵伯到瓜洲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带,彰显运河生态文化价值。“上个月开通的古运河水上巴士旅游线路,异常火爆,一票难求,成为市民、船民、外来旅游旅行者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高质量文化惠民工程。”
“着力打造内河‘水上高速’,让京杭运河扬州段成为通畅高效的世界内河航运样本。”扬州市航道治理处处长李强先容,2019年底,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启动,工程按照二级航道标准,实施生态岸线修复和航道疏通,全面拆除沿线碍航桥梁和港口码头,完成沿江公路桥以南护岸和绿化施工。同时,在施桥船闸下游建设集岸电、停泊、贸易服务于一体的船舶停靠服务区,新增近百个船舶待闸泊位,配套完善邵伯船闸航政艇码头、沿线航道标志标牌等。“我们还实施了邵伯船闸至茱萸湾航道养护工程,对施桥和邵伯三线船闸景观进行提升,升级完善集聪明治理、聪明养护、聪明运行于一体的聪明航道治理平台,大幅提升过闸效率和通航能力,让新时代的黄金水道发挥日益巨大的黄金效益。”
“目前,我们正统筹推进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127.5公里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宝应段、高邮段、江都段项目工可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省交通运输厅正在牵头开展初步设计。”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斌先容,随着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各项工程的有序推进,加上全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开展,一条水上绿色生态走廊已跃然于美丽扬州建设的新画卷中。
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扬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2019年10月,扬州市政府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签订共建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同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至今已满一年时间。这一年来,我市交通部分站在永续发展的高度,着眼美丽扬州建设全局,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沿江沿河地区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一。
扬州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源头,京杭运河扬州段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肩负着“一江净水向北送”的重任。岸要绿,水更要清。为此,我市交通部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廊道
河水清
我市交通部分大力推动船舶防污染改造和船型标准化,除了在沿河港口和码头上都配备接收船舶垃圾的设施,还投进运行了免费的船舶垃圾活动回收船。
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水上高速”
通讯员 杨交宣 记者 黄媛媛
到文昌大桥下的桥头公园练习演奏萨克斯,是广陵区退休市民张春平天天下午雷打不动的习惯。退休后,老张学起了萨克斯,但是在家吹会打搅邻居,离家不远的桥头公园便成了尽佳的场所。“一边看着碧波荡漾的运河水,一边练习萨克斯,心情愉快,学习效率都进步啦!”老张笑着说。
示范区开工建设以来,我市全面开展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实施生态和绿化修复。已建成广陵段一期工程7.5公里和邵伯船闸至古运河口段11.5公里航道护岸及绿化景观工程。先导段累计搬迁民房253户,关停拆除老旧船厂、小码头、小企业175家;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共栽植树木2.5万棵、新增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沿线绿化覆盖率大幅进步,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