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146岁”江南造船王牌产品如何实现世界第一? -杜阿拉海运费

 海运新闻     |      2021-09-06 13:06
或许和其他靠成百上千台机器人打造“黑灯工厂”的案例相比,造船的数字化探索在现阶段还不那么“炫”,自动化水平还没那么高。但正如很多专家所言,数字化并不仅仅意味着自动化和机器人;企业能否结合行业情况和自身战略找到最适合切进点,能否推动业务和技术的完美融合,能否激发数据潜能和价值,是更值得关注的。

当前,江南造船推进数字化,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打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固然在国内造船业,江南的规模和效益居行业之首,但和其他高端制造业相比,无论是毛利率,还是人均营收,仍有较大落差。在江南造船看来,将来假如依靠科创转型和数字化,强化竞争上风,提升质量效益,那么,自己的人均产出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番。
正如前文所说,基于“单一数字模型”完成船舶设计后,系统会很方便地天生三维立体的“数字化图纸”,以赋能生产到一线。在江南造船,很多车间已经陆续布设带有触摸大屏的智能终端,让工人能像看图纸一样,在一线工地查看三维立体的作业指导书,通过数字化方式的带教,使制造过程更省时、更规范。
数字化不缺口号,重要的是实战。几年来的扎实探索,让江南造船收获了转型经验、磨砺了数字化创新能力,积累了相当的数字化资产。

这几年来,江南造船不仅推动数字化项目落地,治理层也不中断从根本上厘清数字化转型的原则、目标、手段,初步形成了一套方法论。用董事长林鸥的话说,江南造船的目标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传统制造业的颠覆者;从这个目标出发,相较于“数字化”,实在更重要的是“转型”,“我们要的并不是数字化战略,而是一个更出色的战略,只是目前,这个战略要通过数字化来实现。”
造船有很多环节。而过往,各环节之间是“多国语言”的协作。比如:设计阶段,设计师运用三维建模形成方案,但给到船厂的却是平面的图纸。开工前,船厂根据图纸作生产设计,仔细规划“怎么造船”以及“怎么组织造船”,期间又将二维设计图变为三维模型。最后,来到生产一线,还需要再次做一个“三(维)转二(维)”,由于工人需要看图施工。此外,新船交付客户时,一般也是提供纸质说明书,哪怕多得能装满一辆卡车。


数字化工具就像庖丁解牛,能把船舶这个巨系统拆解得清清楚楚,整合得天衣无缝,从而提升设计、制造的效率,买通价值链,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
在江南造船,很多车间已经陆续布设带有触摸大屏的智能终端,让工人能像看图纸一样,在一线工地查看三维立体的作业指导书,使制造过程更省时、更规范。
这几年来,江南造船不仅推动数字化项目落地,也不中断发动治理层,从根本上厘清数字化转型的原则、目标、手段,初步形成了一套方法论。
为此,自2015年以来,江南造船以壮士中断腕的决心与过往离别,推进基于“单一数字模型”的数字化转型。经过摸索,到2019年,江南造船下水的“海巡160”大型航标船,成为全球首艘无纸化建造的大型钢质船舶。这艘船,从设计到建造,都是立足于同一个数字化平台和底座,前道环节的智力“输出”,就是后一道再加工的基础和“输进项”。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在一个数字模型上,成百上千人不中断“添砖加瓦”,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形成协同设计的格式。转到制造环节,数字平台可以方便地给出三维的“数字化图纸”,让工人能通过Pad或电脑直接查阅与零件、材料、工艺、工步等相关的关键参数,并在屏幕上观看三维“图纸”。
江南造船曾是我国民族产业的发祥地,创造过无数个“中国第一”。而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江南造船也在率先书写新的篇章。其“数字造船”的核心,是一条主线贯串全程,那就是“单一数字模型”,也就是在一个平台、一个系统里打造数字造船的底座,实现人、流程、信息的高度耦合。



厘清了原则与目标后,就不轻易由于一时的得失,而影响长期的投进和探索。正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最初几型按“单一数字模型”理念打造的船舶,工时消耗反而比传统模式多出几倍,不过,这并没有动摇江南造船的决心。事实证实,当数字造船的模式应用到第三个船型后,工时的消耗已经与传统模式基本持平;等到第四艘,上风则完全在数字化这一边。

数字化除了能“教人”外,也可以“管人”。江南造船就以这个思路,将数千台焊机纳进“焊机物联网”。这个系统名为“数字化焊接管控系统”的应用,能根据焊工的任务特点,自动向焊机下发最优的工作参数,从而锁定焊工的工作状态。同时,焊接作业时,系统持续对焊机的参数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连续超标,系统能采取报警乃至强制停机的措施。这套全球首创的“焊机物联网”应用后,进一步提升了江南造船的焊接质量,由于焊接电流过大、温度失控导致的船体变形也大大减少。

和其他产业产品相比,船舶可能是最庞大、最复杂的一种。若用零件数目来衡量系统复杂度,一辆汽车大致有3000个零件,客机有10万个,集装箱船则经常要达到100万个之巨。面对如此庞杂的系统,过往,船厂要花很大精力,对设计和制造的各道工序进行衔接和磨合。但传统磨合方式并不高效。一般来说,同一个错误,假如能在设计阶段就早发现、早改进,可能只须消耗1小时;但假如让题目潜伏到制造阶段再暴露,那么,临时改动和返工可能会耽误100小时。

“146岁”江南造船王牌产品如何实现世界第一

2021年09月06日 09时 文汇报

作为我国船舶产业龙头、造船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江南造船可以说是代表行业在寻找适合的转型模式。对于其他同样希看焕发新生的传统制造企业,江南造船的探索也有很大鉴戒意义。

就这样,数字化工具就像庖丁解牛,能把船舶这个巨系统拆解得清清楚楚,整合得天衣无缝,从而提升设计、制造的效率,买通价值链,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


“146岁”江南造船王牌产品如何实现世界第一?
-杜阿拉海运费

一以贯之
在江南造船的数字化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虚实结合的数字造船应用。为了检验“数字船”的设计方案,设计者可以派出“虚拟人”登船,然后就像控制3D游戏中的角色一样,让“数字人”走遍各个舱室,“实地”勘察,搜集题目。除了看之外,“数字人”还可以动手,通过操纵进一步排查不那么一目了然的设计缺陷——比如:阀门装得太高,通道留得太窄,数字人就会够不着、通不过。找到题目,设计师可以马上纠错、在线进行优化设计,在阀门下加一把梯子。这种改动,可以立即被“单一数字模型”吸收、生效。于是,从前需要在设计院和工厂车间往返奔波才能解决的题目,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
此外,在吊马、组立的制造环节,总段对接环节等方面,江南造船通过“机器换人”,进步了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上图)。比如:吊马加工引进机器后,部分职员规模从27人减少到5人;而总段对接场景中,驮着巨轮总段的几十台自动化运载小车,会结合船体结构,自动调整行进方向和角度,让万吨级总段的对接耗时从之前的7天压缩到4小时。
这一次次切换,实际上是用低效的手段、高额的本钱串联庞大而复杂的造船产业链。不仅拖慢了造船的节奏,平添了很多重复劳动,也使得设计、制造、售后等各个环节由于布满中断点、堵点,无法实现数据的贯通和赋能。
纲举目张



机器与人

固然迄今为止,江南的数字化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设计周期被明显缩短,峰值投进的研发职员相应减少,用户体验明显提升。目前,江南造船在其王牌产品——大型液化气船上已经全系列数字化,该船型2020年在全球的份额已经超过50%,排名世界第一
在江南造船,借助数字化创造的“虚实结合”体验,设计师还可以对整条船的性能、工艺,进行全面深进的审阅,比如:可以在数字模型中,验证各舱室的温度、声音、光照、气流等是否舒适宜人;或者“驾驶”吊车等装备进进“数字船”,检查船舶在检验时能否使用大型工具和工装,正确评估维修路径的可行性等。

“单一数字模型”是江南造船在数字转型中推出的横向平台。有了这个底座,他们就能进一步尝试将数字化能力向外作更有力的投射,打造数字化垂直应用的标杆场景,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破解一些典型的矛盾和堵点。




这1到100,大致描述了船舶产业的数字化提效空间。实际上,江南造船在进行数字化设计时,就已经在虚拟世界里造出一条“数字船”;由于“数字船”基于真实物理参数,因此,它固然无法驶进大海,但其结构、性能、操控的细节,做到了对实船的高度仿真。船厂第一次可以边设计、边“建造”、边体验,从而能用最高的效率,实现最优的设计。
来源:文汇报

江南造船的数字化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设计周期被明显缩短,峰值投进的研发职员相应减少,设计质量和数目却达到新高。

悬规植矩、器惟求新——这是江南造船百年文化的浓缩和提炼。面对奔腾咆哮的数字化浪潮,他们积极迎战,通过创新和转型累积上风,蓄力飞越,助力“新江南”。

拥有近一个半世纪历史的中国船舶产业团体公司江南造船(团体)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加速拥抱当今的数字时代。在他们看来,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要想突破规模和效率的天花板,打破微笑曲线的惯性,必须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反之,则有可能陷进困境。

 




虚虚实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